吉林和龙桑黄科技小院书写“菌物经济”新篇章
在长白山脚下的林海深处,有一种被誉为“森林黄金”的珍稀菌物——桑黄 。它曾深藏深山,是备受瞩目的“养生瑰宝”,如今,借助科技的力量,正经历着华丽蜕变,从野生采摘走向规模化种植,从传统药材变身为系列产品 。今天,就让我们走进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,探寻其在“桑黄科技小院”助力下,走出的“科技+产业”全链条振兴之路。
科技赋能,开启桑黄产业新征程
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延和龙市八家子镇,成立于2014年8月 。这是一家专注于长白山桑黄培育、加工、销售全产业链建设的综合型科技公司 。为了加快桑黄产业发展,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的指导下,在延边州科协协助下,公司与吉林农业大学共同建立了“桑黄科技小院”,为桑黄产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。
“吉林和龙桑黄科技小院”由李玉院士担任首席专家,吉林农业大学的老师和研究员们深入一线开展研究 。公司秉持“企业发展,科技先行”的原则,让科研成果深深扎根于产业土壤 。科技小院与李玉院士团队、吉林农业大学、延边州农科院等紧密合作,在桑黄菌种选育和系列复合产品技术研发等方面成果显著 。
在菌种培育上,科技小院师生历时9年,从野生菌种采集到驯化,成功培育出了道地的长白山菌种 。实验室里,一排排培养皿和试管中,存放着从长白山脉不同区域采集的野生桑黄菌种标本,它们是桑黄产业发展的“基因库”,为筛选高产优质菌株提供了重要依据 。
产学研融合,助力农户增收致富
依托“桑黄科技小院”的技术支撑,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不仅在菌种培育研发上站稳脚跟,还将科技力量延伸到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。公司采用“公司+村集体专业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将科技红利辐射到和龙、汪清等7县市15镇35村 。2000余亩种植基地、2000余栋桑黄大棚、600余万段的种植规模,让企业位居全国桑黄产业领军地位,也让农户们的钱包鼓了起来 。
桑黄种植中,病害曾是农户们的心头大患 。一旦感染杂菌或霉变,整棚菌包可能瞬间报废 。科技小院的专家团队入驻后,建立了病害预警机制和精准防治方案,为农户筑牢了“防护网” 。此外,专家们还在桑黄采收后的等级划分上提供指导,通过定向调控有效成分,让优质桑黄的产量增加,农户们获得了更高的收益 。
创新研发,推动桑黄产品升级
桑黄在抗癌方面是国际公认的药用真菌,还可防治肝脏疾病,调节血脂、血糖等,药用价值极高 。在桑黄生产加工环节,科技小院的专家们同样用心指导 。他们优化生产设备参数,创新性采用冻干纳米技术加工桑黄,确保有效成分不流失,打破了传统生产工艺的局限 。
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,桑黄系列产品研发步步升级 。从初期的桑黄切片,到后来的桑黄枸杞、桑黄菊花等复合型茶饮,再到破壁超微粉,直至2023年的冻干产品,桑黄产品不断向高端化迈进 。王迪教授团队还在深入挖掘桑黄的多元功效,通过成分提取与配比研究,让桑黄与其他药用植物形成“功效互补”,为桑黄产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。
吉林和龙桑黄科技小院的建立,为企业发展装上了“科技引擎” 。它破解了桑黄种植、加工中的技术瓶颈,推动企业从单一种植向全产业链运营转型,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。作为产学研融合的典范,它让“实验室”与“田间地头”无缝对接,为特色菌物产业的标准化、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。未来,随着更多科技成果的转化,相信桑黄科技小院将书写更多“菌物经济”的精彩篇章,让长白山的这颗“森林黄金”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。
为推动桑黄产业创新发展,宣传推介“和龙桑黄”区域品牌,经研究决定于2025年9月24-26日在吉林省和龙市举办“长白山(和龙)桑黄产业大会”。
本次活动由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活动经费支持,欢迎全国桑黄产业从业者免费参会,免费名额200人,额满即止。特别提醒:本次会议参会报名注册截止日为9月15日,如超会议规模将提前停止注册。不受理会议现场注册。
本次大会参会代表注册全部在线完成,会议注册网址:http://2020.emushroom.net/huiyizhuce/?stId=481
手机端报名可用微信扫描识别以下二维码,点击在线报名即可注册成功。(注意:使用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,跳转页面后,需要先进入 “会员中心” 登录账号。成功登录后,再点击菜单栏中的 “报名注册” 板块,按页面提示完整填写注册信息。)
组委会为注册代表提供预订住宿服务,由于酒店保底协议要求,预订房间须交纳订房保证金200元/间夜,订房保证金通过微信扫码支付,会议结束后统一安排原路退还,未交纳订房保证金将视为无效订房。
组委会联系方式
欢迎桑黄产业优秀企事业单位为本次大会提供赞助,或有意参与协办本次大会的有关机构请与组委会联系。
电话:027-59905295
王 琼手机:15172475491(微信同号)
田利萍手机:15271949129(微信同号)